那些年,有些轻狂,又有些自以为是。总是想着无所不能,于是很想看看卡夫卡和他的《城堡》。直到买来了后,才多少明白了天高地厚,不是这么轻易随便就能成就一番伟业的。
于是,《城堡》也就陪着我四处晃荡,虽说不得走南闯北,至少也经历风雨了。直至今年早些时候,方才决定真正定下心来读一遍。
确实是读不懂的。故事很简单,十几页纸也就写完了,偏偏卡夫卡写成了一个长篇,冗长冗长的。甚至到了最后,完全就是大段大段不分节的人物对话。
现在想来,仔细地去理解这些对话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这些话完全可以用一二句话来替代。卡夫卡无疑是摆下了一个迷魂阵,他试图在这里遮掩住一些什么东西。当然,卡夫卡绝大部分作品的意象是不甚清晰,更多的时候满是一种迷雾。你可以很确信卡夫卡在象征着一些什么东西,但是你就是抓不到看不清。
有时候,我觉得我理解卡夫卡的写作手法,因为有些东西不愿意让人知道,但是却又想让世人了解,于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矛盾,最好的手法莫过于象征,甚至用一些仅仅你希望知道这个秘密的才知道的象征。于是,千百年已降,也就无人能解了。
这样的文字是不是真实需要的呢?我是不是也定当如此呢?
有些文字或许只是作者写给今后的自己还有真正的知己留念的,旁人不懂也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