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馬馱經,聖教東來,最初只有信仰和造像,所有的理論和儀軌都傳自天竺。天臺初祖智者大師創止觀雙修、一心三觀、圓融三諦、一念三千的理論,自此釋教在東土有了第一個宗派,而天臺宗的祖庭便在國清寺。國清寺全稱是國清講寺,這一個“講”字便徹底道出了國清寺的特點。
世間大部的佛寺山門都是朝南而開,獨獨國清寺的山門朝東而開。山門之外的一堵照壁之上寫著“教觀總持”四個字,便是這四字完全體現了國清寺和天臺宗在漢地佛教體系中的重要性。
寺內有1400年梅樹一棵,年年花放。傳為隋煬帝植栽,為是紀念智者大師。當年智者大師言“寺若成,國則清”,故寺成之後題名國清。又傳說,十年文革,梅花不放,四人幫破除,隋梅復生。
國清寺的大雄寶殿是重簷歇山頂,因為這是皇帝敕建的,所以規格頗高,從起“大雄寶殿”匾額是豎寫就可見一斑。寺中有一殿,名曰“雨花殿”,這在其它寺廟從不可見,蓋因智者大師說《妙法蓮華經》,天降法雨天花。
門外有溪,溪上有橋,橋邊有碑。碑書“一行到此水西流”,唐高僧一行禪師為求算數絕學,求學于國清寺七年,終成《大衍曆》。當年一行過山門口豐干橋,橋下溪水為之西流。
國清講寺高僧大德輩出,寒山、拾得、豐干世稱國清三賢。寒山與拾得有著名對話一段——
“昔日寒山問拾得曰: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、如何處治乎?拾得云: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、再待幾年你且看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