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疼的发展

很是头疼,项目隔三差五就要发生一点问题。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但是头疼、膈应、难受。总之不是很好。

发生了问题就是要总结,可是总结出来的原因又没法解决。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循环,时间久了就不了了之,等到下次又发生了再来总结,天长日久,周而复始。于是一个人就被磨平、耗尽了。

不过如果能总结出上面这些想法,应该还是热血的。前几天读书看到一句话:

孤独的英雄需要抓住内心的绝对意志。

我想着是对的吧!原文是说关羽的,说他威震华夏那会儿的事。

波澜不兴的项目不算好项目,因为它没有问题,就没有进步,没有进步就没发展。差别在于发生问题后的态度,态度决定了最后的发展。可惜可惜。

知我者,谓我心忧;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!

承載

今日,又說了一通精神與物質。說我的的精神無法用物質承載。後來想想,這大約是錯的。若是精神沒了物質,如何繼存?生活的驕傲,也算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。時間真是飛逝啊!一眨眼,又是冬去春來的新一年。眼看著這春日也漸行漸遠漸無書了,只是這街邊的落葉怎麼四季都有了?古人說一葉知秋,難不成還天天知秋么?又說落葉歸根,這歸根便是終結了。
記得昨天讀了一遍《最後一片葉子》,初時竟忘了這事什麽文字,大約過了1/2時,才隱約記得舊日的初中時候曾經是上過課的。慢慢地就是忘記了。電臺的節目說起了普魯斯特和他的《追憶似水年華》,順手抄寫了一句初版序言放在了微博。於是被人指摘是無病呻吟。只是不曾想,轉天,又被說是無病呻吟。這便是問題大大的了。或許我真是無病的,但是我確信中國現如今是病的。病的根源是不倫不類,如果馬克思肯定是對的,那現如今,資本主義的萌芽又在大地上萌生了。我也不知它是不是長得畸形了,但是很盲目了。人們不最追求上古遺風了,轉而強求物質。無能為力就不要去改變了嗎?或許是這樣比較好吧。至聖先師身當禮樂崩壞之時,以重塑天下為己任,著書立說以遺後世。
知可為而為之,不過是順流而下,多如過江之鯽,不足道也。難在知不可為而為,方是逆流而上,成者鳳毛菱角,千古傳揚。
每個人都應該是有自己的哲學觀點。如是我聞,精神基於物質。但願是真。又或者,我錯了。我的物質與哲學的物質本非一物。或許,我的物質更簡單的說話是金錢?!

帝都行跡(三)

帝都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帝都,多少是因為這裡有座正統的帝宮。導遊和傳說會告訴你,帝宮有9999間半的房子,以示人間帝王不敢僭越天上的帝王的規模制度,然後就會煞有其事地帶你去找那半間房子。但是帝宮自己的正統介紹說,統共只有7000余間房屋。雖然少了2000間,可也能看出皇家氣象了。到了紫禁城才知道,這裡不是隨便哪一間宮殿都能進的,偶爾走到了深宮內院非主流的經典路線,竟真有些幽然森然的感覺了。15歲時第一次進帝宮參觀,覺得很大很大,今次又走了一遍,覺得帝宮不大了,大概是因為我腿長長了的緣故。

如今官方規定的遊覽路線是南進北出,從午門一直走到神武門。午門前的大廣場上熙熙攘攘、吵吵鬧鬧的,端門上豎著一個皇上和皇后的人偶,日曬雨淋、凄悽楚楚的,沒了天子駕臨的威嚴,倒是成了一種笑話。其實我更願意走東華門,去看看內涵陰數的8排9釘。北出神武門,門上是郭沫若老先生題寫的“故宮博物院”。這博物院里寶貝不少,可是大部都在台灣故宮了,可惜了。只是聯想到前些時候的故宮藏品破損事件,又有些慶倖了。

北出神武門就能看見景山,景山連著天安門前的金水河就構成了帝宮依山傍水的風水格局,於是也就有了帝王之氣。看紫禁城的全景,必是要爬上景山。只是景山最出名的卻是那棵吊死了漢人最後一個皇上的歪脖子樹。原本以為這棵樹在山巔,結果再山頂遍尋不見,一路打探才知在山腳。鬱鬱蔥蔥的一棵樹,樹下兩塊碑。那天天色不佳,陰雨綿綿,旅行團一般不到景山,所以這兩塊碑前無甚遊人。看著不免唏噓。崇禎皇帝若生在平時,至少是個守成之主;若得賢臣良將,文成武就當無問題。可惜生不逢時了。

出了景山往西,不遠處就是北海公園,到了北海公園不免就要哼唱起那首《讓我們蕩起雙槳》。可惜沒那精力自己划船,於是就雇了一個船工,泛舟北海卻冷得要死,湖面上偶有大魚躍起。船工收了外快,於是就開始講故事,多是小道消息,聽聽不妨。

見過了北海的白塔,就覺得揚州瘦西湖邊上的白塔是坑爹的,說不得粗製濫造么至少也是山寨了。北海的白塔頗有皇家氣象,再與宗教的神秘相結合,也是美景。

白塔腳下看到一隻大白貓,圓圓滾滾,甚是可愛。可惜只愛睡覺……

味道

今天晚些的時候,有個可愛的小蘿莉爬在我身上把我聞了一圈,然後說:“你跟我爸爸一樣,身上有一种味道。你們男人身上都有一種味道。”我想了想,不是很能明白這是什麽味道。

人對有些事物的記憶來自于味道,一輩子不忘。

明天,據説是要下雪的,準備回家。這次越發地對這個工廠失望了,都是自作聰明的人和事。太多的重復勞動的付出。

沒有自主的鑽研精神,告訴了理論,卻希望是你連實際動手都幫他們完成。或者該是他們動手了,結果明明可以讓我在旁邊看著指導一番,卻自作主張地草草了事。

始終在運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,沒有學習的態度,這是最可怕。不是冥頑不靈,而是食古不化。不願意大量地付出,只盼著不要出差池。謹小慎微,膽小淺薄。

這是一個毫無道理的企業文化,卻被一批又一批新來的員工給發揚光大。

我們從當時最初的支持、協助、教育,轉變成了如今的確認、補漏、抱怨。心態的變化來自于雙方,這都是差別。

我總想可以幫助他們去改變,卻是徒勞,根深蒂固、自上而下、盤根錯節的不思進取日漸可怕。

今天,我第一次想到了要去放棄我的一家供應商,而不是幫助他們提高,他們是可悲的,我亦是可悲的。

朔風又緊,更深人稀。